企业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 小龙

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重视已经超越以往任何时候. 究竟如何做知识管理? 企业的知识管理应该怎么做?小编为你带来了“企业如何进行知识管理”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企业如何开展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已悄然取代工业经济。知识也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随着知识在企业中的地位的逐渐突出,企业管理的重心就由过去的财、物逐步向知识倾斜。尽管不同领域的组织机构向“知识时代”迈进的进程不尽相同,但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陌生的字眼。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专业知识资源管理。本文在将企业分为小型企业和非小型企业(鉴于行业的特点,在此并无具体的划分标注准),并将知识划分为显性和隐性的维度。

作者认为,在小企业里,对知识管理往往较容易开展。鉴于企业规模和人数的等因素的限制,隐形知识和显性都较容易的自行发挥功效。

对于显性知识,通过小型的知识库或者平台即可实现,企业对显性知识的利用率也较高。

对于隐性知识,员工可以通过人际网络交换意见,能够相对的比较轻松的合作。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也日趋复杂,知识的衍生也愈来愈多,知识自行的流转也越来越困难。小型的企业依靠关系网即可运转,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部门的职能逐渐的取代这个层次的关系网,或者说这种关系网逐渐的下移到部门的层次。在这个阶段之后,如果企业还按照以往的知识流动方式,必定会降低知识的利用效率,甚至会形成企业的知识“怪圈”,即一方面知识的所在部门(个人)不能使知识从分的发挥效用,同时知识的需求部门(个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不能得到所需知识。这种情况就好比大海中的孤岛,孤岛之间存在交通方式,造成孤岛间的资源浪费。

对于非小型企业,知识必需也必然的要提升到战略的高度,系统的规划知识管理的运行,具体操作方面,作者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知识管理部门

随着企业的发展,成立知识管理部门是必须的。部门的职责就是要带动组织的内部知识的流转,部门人员就像道路建设人员一样,在分离的知识孤岛之间铺路架桥,通过企业的内部网络和知识管理软件建立起良好的流通渠道,协助其他部门的人员整理知识并设计知识运转的流程,以便使企业成员顺利的获取所需知识。可以说,知识管理部门是站在真个企业的角度,通盘考虑企业的知识效能。

战略推动

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向,职业经理人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意识和期望决定着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定位和作用。所以,企业知识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知识长(CKO)必须清楚企业高管对知识管理的期望,并逐渐的引导,这样知识管理才能更有效的开展。

建立一种团队文化

谈到文化,人们之所以认为比较虚,并不是文化本身虚,而是并没有把文化做到实处。企业的文化并不是单独体,它需要和企业的每个器官相结合,组成一个系统,这样文化才能发挥实效。企业大张旗鼓的奖励优秀员工和惩罚部分员工的形式并不利于隐形知识的交流。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隐性知识的效能都大于显性知识的效能。所以,促进隐形知识的作用发挥更重要,当然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团队文化,每个个体的成功在于团队的智慧,这样更能促进企业知识的供给和需求。同时,知识管理部门在隐性知识的运转和管理方面也不至于泛泛的空谈。

知识链

知识管理并不只是知识管理部门的事。知识管理不仅需要知识管理部门及其成员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企业每个部门的贡献,每个部门的负责人都要认识到知识管理的价值。知识的获取、选择、生成、内化、外化直到效能的产出,往往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所以,在知识运转的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知识链,它的效能的发挥需要相关的支持措施。比如,知识获取上,部门之间的跳槽、招募、交流和学习都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知识获取方式。

企业管理者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究竟如何做知识管理? 有人认为是对海量信息的储存,也有人认为是对企业经验的传承。的确,这些都是知识管理重要组织成部分。事实上,企业知识管理要从知识的获取、创造、储存、分析挖掘、转移传播、应用和验证6个维度展开。

知识获取

知识的获取分为获取内部知识与外部知识。而内部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即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

隐性知识:包括个人专长、记忆、信念和假设,以及思维方式等知识。它对组织很有价值却难以表达出来和解释清楚,达到获取隐性知识的目的。

组织内部会参与主动和被动的方式获取知识。一方面让信息自由地向上或者向下流动,一个部门从另一个部门的经营活动中吸取经验,这样的高附加值活动是组织内部知识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主动搜寻信息,对搜寻到的信息进行反思,转变成实用知识。对于员工个人或者团队分析解决问题后的体验和反思,也是组织获取内部知识的重要途径。

对于外部知识。组织通常以学习标杆企业,参加研讨会,雇佣咨询顾问,阅读期刊杂志,追踪经济、社会和技术趋势、雇佣新员工、与其它机构合作等等方面获得。

创造知识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野中认为,知识的创造包括四个途径。

1、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这是在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是知识社会化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知识得以传递。师传徒受(导师制)就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典型形式。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虚拟知识社区,则为在更广范围内实现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2、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这是对隐性知识的显性描述,将其转化为别人容易理解的形式,这个转化所利用的方式有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会谈等。目前在企业内行之有效并被广泛采用的是“ERMP®专家经验萃取”技术。以复盘、德国BAG技术萃取出关键岗位专家的隐性经验,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3、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这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通常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进行整合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个人知识就上升为了组织知识,能更容易地为更多人共享和创造组织价值。分布式文档管理、内容管理、数据仓库等是实现显性知识组合的有效工具。

4、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这意味着,企业的显性知识转化为企业中各成员的隐性知识。也就是说,知识在企业员工间传播,员工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中去,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团体工作、干中学和工作中培训等是实现显性知识隐性化的有效方法。这方面,也有一些协作工具,如电子社区、E- learning系统等。

知识储存

现代技术使得知识的储存变得更为方便。但是海量的信息往往会导致数据泛滥和信息过载,反而让企业无所适从。

因此,在储存知识时,一定要考虑信息对个人和组织是否有用。此外,还要根据学习需求按事实、政策和流程等编辑目录。

16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