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总结

| 晓慈

从文体而言,毕业论文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会计大学毕业论文总结报告,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总结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总结(篇1)

摘要: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凸现出来。针对工业企业的发展特点来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会计成本核算,它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具有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工业企业会计成本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提升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措施展开了探讨,最后对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研究,希望对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措施

源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入手,然而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行中,需要首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企业的会计核算能够对各项资源的成本进行充分的计算,并以此为依据,对实际成本进行分析和考核,为企业接下来的生产经营中,成本的控制以及监管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现阶段在积极提升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对于合理分配资源、提升成本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概述

(一)重要性

现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会计成本核算质量,努力应用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关键[1]。针对工业企业来讲,企业当中的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基层组织的运行等是成本会计日常工作中的重点服务对象,更重要的是,其还为企业的财务部门以及职工进行服务,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当中,会计成本是重要内容之一,这一环节决定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是否能够创造高额的利润。本文在积极展开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为降低企业成本,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一定优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要原则

工业企业经营中,会计工作需要对重要原则进行应用,例如,计划成本分配法指的是工业企业在实施会计成本技术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各个部门以及生产车间在运行中所需的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计算,并在将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为经营管理者接下来的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再如,在应用直接分配法的过程中,对重要原则进行应用,能够提升分配成本费用的科学性[2]。值得注意的是,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重要原则的应用是非常普遍而关键的。

二、提升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措施

(一)提升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工业企业运行过程中,要想促使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能够科学有序的开展,就必须不断健全成本会计核算制度,应用其为企业未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和服务。由此可见,现阶段工业企业经营中,有效提升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它能够对成本会计管理各项工作进行详细的规范,促使相关管理措施得以优化,为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有效实施构建一个稳定的平台,这样一来,企业在发展中成本会计管理就能够得到进步,在使用成本的过程中,效率也将有效提升,为企业应用较少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值得注意的是,在积极构建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要想提升这一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同的工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成本进行控制管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中,成本会计核算的质量得以不断提升。

(二)应用先进成本会计管理理念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企业运行过程中,要想提升会计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必须保证这一工作能够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方向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自身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鉴于此,工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想对成本会计管理进行充分的应用,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4]。值得注意的是,控制观念是传统成本会计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理念,新时期,必须将这一旧的思想进行摒弃,同时将自身经营发展现状作为重要依据,在自身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构建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并应用这一理念为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对每一项活动进行细致的指导,促使相关管理方法形成较强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得以降低。

(三)加大对成本会计的监管力度

新时期,我国工业企业在发展中,要想将会计成本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全的会计管理监督机制,其中包括对职工出勤、岗位职责表现、绩效、工时利用率以及福利待遇等多方面内容,并保证成本会计管理措施被有效分配到各个环节,并将自身的功能发挥出来[5]。这样一来,就能够对企业的成本节约、高效运行间接地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运行中,基层劳资人员应当对以上会计监管措施中的不足以及具体落实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调查,并对每一个环节运行中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确定和及时地处理。这样一来,成本核算中计入的人工费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业企业中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应用

近年来,工业企业发展中,作业成本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促使作业成本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首先,保持成本和效益的平衡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关键原则之一。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工业企业运行过程中,不可以只重视经济效益,还应当从成本的降低入手,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制度。该成本会计法能够对工业企业运行中的过程生产环节进行深入地分析,有助于企业领导对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资源利用率。其次,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各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在促使作业成本法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应首先对这一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并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实现全员参与的作业成本法。这是因为,单纯依靠企业会计人员是无法将这一方法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的[6]。例如,在客户管理决策中,在各项业务的处理工作中可以对作业成本法进行应用,有效地对客户结构进行完善,辅助管理人员展开这一工作的过程中,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假如在包装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费用,此时企业要想将客户成本进行降低,就可以应用改变包装的方式,如将大批量简单包装应用于零售商客户当中即可。针对较小的客户而言,如果较高的净毛利率产生于客户当中,则表示该客户存在的购买潜力较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大幅度增加购买量;但是当客户拥有较低或负数的净毛利率,那么企业应及时将针对这一客户的销售条件进行转变,包括应用最低购买批量作为限制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仅仅以会计核算为主要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会计人员还应当努力将会计成本法同企业管理进行充分地融合,提升作业成本法的功能。

四、结论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工业企业的发展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企业运行中也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自身的生产经营成本,这一过程中,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业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特号,赵明元.浅谈工业企业如何构建品牌驱动型的管理会计体系[J].财务与会计,20__,07:61.

[2]孙月飞.浅谈新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销售收入的正确核算[J].会计之友(上旬刊),20__,11:107-108.

[3]陈能清.研究对比温故知新--浅谈新旧制度工业会计成本核算异同[J].上海会计,20__,09:12-14.

[4]王玉平.浅谈新会计准则框架下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对策[J].经营管理者,20__,04:230-231.

[5]应文波,包善祥.浅谈道路工程施工企业会计在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的处理[J].金融经济,20__,18:100-102.

[6]王彤,王华.浅谈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单轨制”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新疆有色金属,20__,01:54-57.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总结(篇2)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动力,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其中,财务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企业规模的壮大、人才比重的提高以及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营业务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近年来,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迅速,投资竞争的加剧,迫使民营企业更加重视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财务管理主要的模式类型

财务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集中型、分散型及混合型。 三种管理模式各自具有优劣,不能绝对得将某一模式套用在特定的企业中。 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所处的行业不同时,其适用的财务管理模式也不同。

①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一般主要运用于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筹、投、赢、分的权力集中在管理层,下属部门只具备很小的财权。 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质上为财务核算。绝大多数的财务预算、投资角色、资金使用都是由企业所有者或所有者团队决定。 这种模式的具有统一管理、内部协调、快速反应等优势。而其劣势在于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财务风险较大。

②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散财务管理指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它主要运用在超大规模的企业中。 该模式的优点是充分调动了部门的积极性,同时将财务风险分散到了各部门。但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弊端,例如,各部门之间会对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分摊产生矛盾, 各部门投资和分配各自为战,缺乏整体意识,从而引致部门间的恶性竞争。

③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是集中型和分散型的综合,它主要运用在中型以上规模的企业中。 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是, 在企业整体层面的保有核心的财务管理权限,而将部分财权下放到各部门。 集团财务管理机构对各部门起到协调的作用,其关注点是企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改善和竞争力的提升。而各部门具有一定独立预算、投资和分配的权力,其各项活动需要受到集团财务管理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克服前面两种模式的缺陷,既调动了部门积极性,又能很好地进行部门间协调。

二、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 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特点是:

高度集权、家长式领导,财务管理实为财务核算,资金的控制权和使用权都集中在所有者的手中。尽管我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上述问题。然而,随着我国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运用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了现代财务管理体制。 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典型模式主要存在集中型和混合型两种类型。

1.中小型民营企业中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为规模较小、 主营项目传统单一,主要竞争力来源于廉价劳动力或相对低成本的原材料。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的优势在中小型民营企业中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财务运行简单高效。 所有者或领导者能够将资金集中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中,对资金预算、使用能够快速决策,同时能够及时得获得财务管理结果的反馈。公司财务人员的作用主要是日常财务核算以及定期进行财务汇报,而公司的财务风险由所有者承担。其次,对外财务关系简单。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筹资活动主要是商业信用下的借款以及短期银行贷款,几乎不存在其他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融资方式。另外,家族关系对财务关系影响十分明显。 中小型企业的财权主要集中在所有者家族成员手中,家族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斗争, 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的随意性高,企业的业务变迁和资金投向取决去所有者。近年来,随着房地产、金融市场等投资领域的发展,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民营企业家将大量的实业资金投向这些高风险行业。 利润率较低的制造业已无法满足企业家们的逐利需求。 这样一来,原本稳定的主营业务被抛弃,企业组织也随之解体,我国东部沿海有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正在消失。

2.大中型民营企业中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市场经济的规则本身就是不但地优胜劣汰,在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企业在坚持中创新,在改革中谋求发展。 同时,在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行业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取得了让世界震惊的成就(见表)。 而它们的财务管理,也早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纵观这些优秀的企业,包括腾讯、淘宝、苏宁等知名企业在内的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都或多多少地采用了混合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以华为为例,目前华为拥有运营商、企业网及终端三大业务,其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为:集团财经管辖下属三大业务模块的财务管理机构。 在财务预算上,华为各业务模块根据集团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接相应指标。各模块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业绩目标和财务预算,并报集团财经审批,审批通过后即可执行并调整;在利润分配上,集团财经保证各业务模块的基本薪金和运作费用,同时根据各业务模块的业绩进行奖金包的下放以及预算的提升。各业务模块内部对整体奖金包的分配以及预算的调整有自主权。

同时,集团根据企业整体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对各业务模块进行财务上的协调和平衡。例如,华为企业业务处于发展的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短期内很难有收益。 当作为集团未来的主攻方向,集团财经对企业业务进行了财务倾斜和补贴,同时严格控制其财务预算的科学性。

企业规模的壮大、多元化经营等客观因素迫使民营企业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另外,每年大批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将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运用了民营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当中,加快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企业规模、组织结构及业务单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及时调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使之与民营企业发展的状态相匹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财务观念落后

民营企业大多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在经营上大多表现出重销售、重质量,而对财务管理却不够重视。其中突出的表现是财务管理对业务目标制定缺少支撑和约束。民营企业在制定业务是,“拍脑袋”的现象普遍存在。 部门领导或企业所有者根据自己的预估或是政治意图,盲目制定年度业务目标,人员预算等,从而给财务预算带来巨大压力和风险。 正是因为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让位与管理者的权力,才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

另外,民营企业的管理成本往往价高,资金管理混乱、流程复杂、预算外资金使用较多等等,都反映出企业所有者、管理者及员工的财务观念落后。

2.家族制的影响长期存在

尽管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壮大,企业创始人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 但无论在企业发展的什么时期,企业创始人的家族势力或多或少都会持续渗透到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中,在中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在我国许多知名民营企业的管理高层中,往往能见到企业创始人亲属的身影,例如苏宁、俏江南、华为等。

家族势力在民营企业中的势力过大,会影响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 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家族势力往往掌握实权,企业往往不能拥有顶尖的管理人才,因为他们在公司的发展会遭遇隐形障碍。我国在遗产继承上的法规以及观念都加强了家族势力在民营企业中影响的持续。因此,无论,财务模式如何变迁,创始人家族势力的影响会长期存在。

3.模式转化不能紧跟企业发展步伐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企业发生重大变化是,无法及时进行调整。民营企业在弱小是,往往采用集中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而随着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财务管理的权力需要进行适当的下放和分散。企业所有者和领导逐渐淡出财务日常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科学的财务指标和体制。但在现实中,我国许多民营企业在变革中,财务管理的架构建立看似十分迅速。 但核心的财权及评价制度却迟迟难以建立。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依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来选择:当企业规模较小时,应当选择集中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引进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建立较为系统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适当地分散管理。 当企业发展到超大规模是,应当充分进行分散地财务管理,基于下属单位更大的财务自由。 另外,推行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理念,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选择中的重要一环。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总结(篇3)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蓬勃发展,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以宏观调控成为主导的环境下,税务会计师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税务会计师熟悉和掌握财务、税法、企业经营管理等多种知识和技能,能综合运用各种合理手段降低纳税成本,减少企业的涉税风险,最大限度维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

关键字:税务会计师,实际工作,税务规划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税收没有发挥它调节经济的重要作用,企业无意间形成了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轻税务管理的局面。税务会计师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的税务会计师指的是企业管理涉税事务的直接代表和责任人;是具备现代企业税务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是现代企业财税管理逐渐专业化、职业化的具体体现。就企业而言,税务会计师是处理企业财税业务的全全代表。本文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税务会计师在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

一、关于税务会计师

可以说由于税务会计师这个管理岗位的产生,就使得企业原本的一些具有涉税经验,经常与税务机关打交道会计人员,通过必要的培训学习,在掌握了税务会计知识和纳税常识、税收筹划技能等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后,从传统的会计岗位中分离出来,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参与企业核算反映、监督管理、预测和决策的职能管理中,从而达到节约纳税成本、降低纳税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税务会计师及其职务特征

1、税务会计师:简称CTAC,是以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即对纳税单位的纳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及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税务会计工作,以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专业会计师。

税务会计师具有系统的财税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法律知识,能在税务、财政、海关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科研等单位,从事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收筹划等实际工作。

2、税务会计师集税收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具有如下特征:

①法律性:税务会计师具有直接受制于税收法律规定的显著特点。

②相对独立性:税务会计师有一套自身独立的处理原则。

③差异互调性:税务会计师的法律性和相对独立性,决定了税务会计师处理结果和财务会计的处理结果是有差异的,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以根据产生差异的原因相互调整。

3、税务会计师与财务会计师的区别

1、二者服务的主体不同

2、二者核算的范围不同;

3、二者核算的目的不同;

4、二者核算的依据不同。

三、会计税务师在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中的措施和具体方法

1、坚持纳税原则,通过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企业应在财务部下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并配备熟悉税收法规的会计税务师和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管理工作,要求其准确把握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并严格按税法规定办事,自觉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和管理,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化,其纳税业务日益复杂,因此需要企业做好纳税前的预测和管理工作,以做出最优的纳税方案,尽量减轻企业税负。

2、主要经营活动环节的税务管理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这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制定税务管理方案时,税务会计师必须与其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运用到企业的投资、筹资,生产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过程中会计电算化论文。

(1)企业投资活动中的税务管理

国家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税收政策,对某些行业存在相关的税收倾斜,使得企业对投资行业的税收筹划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对以“三废”物品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内资企业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进行出口业务的企业,实行“免、抵、退”等税收优惠·企业的投资方式不同,享受到的税收待遇也有很大不同,如由于设备投资折旧费可在税前扣除,无形资产摊销费可列支管理费在税前扣除,有助于缩小税基,因此,选择设备和无形资产投资要优于货币资金投资方式。

(2)企业筹资活动中的税务管理

企业对外筹资一般有股本筹资和负债筹资两种方式,税法规定,企业支付的股息、红利不能计入成本,而支付的利息可以计入成本。因此,虽然两种筹资方式都可以使企业筹集到资金,但由于税收处理的不同,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且会形成不同的筹资成本,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税务会计师也要采取不同的筹资方法,如果企业的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如果增加企业负偾,作为成本的利息可以在税前冲减企业利润,从而减少所得税,将会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税收利益,从而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但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到期偿债付息的财务风险,反之亦然。

(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税务管理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税务会计师应在遵循现行税法和财务制度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核算方法。对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费用分摊的会计处理进行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税前扣除项目,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①销售收入中的税务管理

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税法对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做出了不同规定,如对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依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等。以上规定使得企业可以利用对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选择,达到递延税款的目的。

②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中的税务管理

由于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材料成本在期末存货与已售产品之间的分配金额就不同,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所得税。按税法规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进行核算,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存货的计价方法进行选择,使发货成本最大化、账面利润最小化,以达到节税或缓缴税款的目的。

③折旧方法选择中的税务管理。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不同的成本,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最终影响企业当期的税负轻重。因此,如果企业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税务会计师应在税法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加速折旧法和适当的折旧年限,通过增加前期折旧额,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

④期间费用支出中的税务管理

我国税法对利息支出、业务招待费支出、公益及救济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如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对业务招待费支出、公益及救济性捐赠支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也都做出了相应的具体扣除限额的规定。因此,企业的税务会计师在日常支出时尽量避免向金融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借款。尽量压缩业务招待费的支出预算,同时可将业务招待费转为广告费、佣金、办公费等名目支出,使得业务招待费能够在税法规定的限额内扣除;应通过特定中介机构进行,并针对特定对象及限定捐赠额进行捐赠;将广告费转向其他无限额费用项目支出,而将业务宣传费转为广告费支出,以期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达到节税目的。

(4)利润分配活动中的税务管理

利润分配不仅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和投资者权益,而且还会对企业和投资者的税负产生影响。我国税法规定,企业股东取得现金股利时,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而取得股票股利不用缴税。在实际的税务会计管理过程中,股东往往为了避税而要求企业不发或少发现金股利。

3、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通过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和企业税务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提高税务管理风险意识,根据风险的产生动因,从源头抑制风险,增强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的税务会计师在确定管理方案时应具有相对灵活性,能够根据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正,以及时采取措施回避、分散或转嫁风险,使税务管理活动在动态调整中为企业带来收益。税务会计师的管理层次是一个企业纳税意识和财务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随着税务管理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税务管理活动应受到更多关注,企业税务会计师应努力把握国家税务制度变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之上。同时,税务会计师结合企业自身具体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税务管理方案,并保证其得到有效执行和实施,才能真正充分研究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和法规,通过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使企业利润极大化,以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

结束语:

总之,对税务会计师的认识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要认清税务会计师对部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战略财务规划过程中的实际意义,强化其特殊的审计功能,坚持走税务会计师的规模之路,重视对税务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以便保证税务会计师专业技术和实务操作层面能力的提升,为企业税务管理、风险规避和长期发展服务。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总结(篇4)

[摘要]财政局是国家重要的职能结构,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财政税收方针和政策,并自觉履行财务会计方面的法令及有关政策。财政局财务管理是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总规划而进行年度预算和年度结算工作,平衡地方财力,确保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新会计制度的出台给财政局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财政局只有结合社会发展趋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及时发现自身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地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财政局财务管理质量,进而推动财政局稳定、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财政局;财务管理;问题;新会计制度;影响

1、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日渐成熟。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统一会计标准,规范单位、机构或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等工作,国家对原有的会计制度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完善,以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加快单位、机构或企业财务管理变革,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经济投资信心,促进资本在市场的发展与优化,进而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合法经济利益。因此,财政局应自觉履行新会计制度规范,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增强资金投资风险意识,进而提升财务局管理水平,完善财政局管理组织结构,实现财政局长远的发展目标。

2、财政局财务管理问题

2.1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财务预算管理是财政局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财政局财务管理的最终效果。然而在实际的财政局预算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忽视,导致预算执行管控不严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肆意调整预算标准,不仅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使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失去了实质的意义,不利于财政局的平稳发展。

2.2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财务管理手段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但是由于财政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虽然建立了财务系统,但是却没有根据财政局的实际管理情况构建财务一体化管理平台,财政局财务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人力编制预决算报表、人工进行财务对账的方式,加大了人员管理难度,同时难以实现财务信息共享的目标,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低下。

2.3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低

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众多的难题。比如,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得财政局的财务管理人员准入门槛相当低,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财政局的财务管理人员是由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担任的,他们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经验,导致了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到位。此外,一些县级财政局为了节省开支,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私自招聘财务管理员工,这些员工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技能培训,对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理解不够透彻,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出现错误,降低了财政局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不利于确保财务局的合法经济效益。

2.4财务管理观念落后,财政局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财政局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其财务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粗放型财务管理阶段,难以根据时代形势的变化而做出调整和更新,使得财政局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经常被混为一谈,财务管理流程缺乏制度约束,事后核算现象频繁发生,难以确保财政局财务管理的质量。此外,由于财政局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清楚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职责,使得财政局财务管理过多地集中在事后管理中,而忽视了事前以及事中的管理。同时没有将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统一规划,难以充分发挥资源集中的优势,进而导致财政局资金使用效益难以提高。

3、新会计制度对财务局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以切实满足新会计制度提出的新要求,提高财政局财务管理质量。

3.1对财政局预算管理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财政局更应该重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根据新会计制度要求严格规范预算项目流程,对预算资金调配做到有效的监督和管控,确保资金的利用价值。因此,财政局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时应采用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相结合的方式来考量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并以此来科学地预测本年度项目实际资金支出。并严格要求任何管理人员都必须遵循新会计制度规定,不得随意更改和调整预算,一旦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大的差异,必须追究管理人员个人责任,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而对于因公共紧急事件或者是国家财务管理政策变化所造成的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明显差异,则应及时向上级反映,并制订科学的预算管理调整方案。此外,由于财政局每年都会接收大量的国家财政拨款,且其自身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其他的经济收入,对于财政拨款以及其他类别的收入应严加管控,尤其是做好对国家财政拨款的实时跟踪工作,明确财政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全程把控资金使用情况,避免资金浪费或者擅自挪用现象的发生,确保财政局资金安全。

3.2对财政局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使得传统的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现实财务管理的需要,因此,财政局应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系统,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构建一体化的财务管理平台,为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在原有财务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分布式办公功能、自动记账功能、业务对接功能以及安全防护等功能,不断优化和完善财政局财务管理系统功能系统,确保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其中分布式办公功能,主要是通过财政局的办公终端将报账数据信息录入财务管理系统中,财政局领导可以随时调取报账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审核通过后,管理人员就可以打印报账单进而办理相关业务。而自动记账功能是指改进后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将会计人员录入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自动完成对账、报表编制工作,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业务对接功能指的是将相关业务在各个业务系统中进行有效的衔接,以增强业务的连贯性,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由于财政局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比较重要,对信息管理的安全系数要求比较高。因此,财政局财务管理系统需增设安全防护功能,对系统中的各种数据资源进行自动备份,避免系统遭遇异常而导致信息数据丢失,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财政局财务管理引入了数字签名、电子签名印章等技术,对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防护,切实确保系统操作的稳定性与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3.3对财政局财务监管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财政局财务管理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因此,财务局应该积极迎接新会计制度所带来的挑战,科学部署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工作,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使其能够有效地完成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切实财政局财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具体来说,财务局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作用,对专向资金的使用以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的掌握,为财务管理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充分发挥审计局、监管局等部门的综合优势,强化社会监督,将财务监督管理信息公布在网络平台上,提高监督管理的透明性。对擅自占用、挪用、浪费、国家财政拨款的行为予以批报,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切实确保财政局的资金安全。

3.4对资产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要求财政局做好资产核算工作,强化资产管控意识,保证资产审查与实际账目相符,避免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财政局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控制度,为资产购置、验证、获取、使用、维护以及处置转移等各个环节做好监督检查,并将所有的固定资产录入财政局资产管理系统,由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资产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财政局还要详细掌握各种资产的使用和结余情况,整合和优化剩余资源,避免固定资产出现闲置的情况,切实提高资产利用率。

4基于新会计制度财务局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4.1完善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建立并完善财政局制度可以减弱国家财政资金风险,避免复杂环节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影响,切实确保财政局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科学的账户资金核实系统,将财政资金收支纳入账户资金确认核算系统中,保障财务局财务报账与银行账表的一致性,实现对财政局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监控。此外,国际级有关部门还应建立并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切实满足新会计制度的需求。对财政局财务具体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掌控,严格把握财政局每一笔资金的去向和使用状况,确保国家财政资金安全。同时对浪费、挪用国家财政资金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为财政局财务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

4.2提高财政局预算管理质量

预算管理质量直接影响财政局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财政局应更具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大财政局预算管理的力度,采用多方面、全方位的管理方式加强财务信息的管理工作,减少财务预算管理失误,真正确保财政局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同时改进和优化预算管理制度,实行财务公开管理,使财政局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阳光下进行,保障财政局预算管理工作的透明化,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产生。此外,还要加大财政局预算管理监管力度,采用多种形式的核算方式,避免预算失误,规范预算管理流程,保障财政局预算管理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从而提升财政局财务管理质量。

5结论

随着新会计制度适用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加强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根据新财务制度的具体要求,科学地部署财政局财务管理规划,优化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增强预算管理意识,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切实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以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利用价值。同时在后续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财政局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体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以提升财政局财务管理质量,进而实现财政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吉深.市级财政局财务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__(24):5.

[2]游凤琪.新会计制度下财政局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J].财会学习,20__(18):44,47.

[3]楚祥敏.财政局财务管理问题与新会计制度对其影响解读[J].财经界:学术版,20__(18):276.

[4]陈宁.财政局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与意义解读[J].智富时代,20__(11):10.

[5]王曼玉,姜毅.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__(5):261,263.

[6]辛兆爽.县财政局财务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__(17):121-122.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内容总结(篇5)

摘要:企业会计学作为财会类专业自考科目,具有应用性强、务实性强的特点,该课程强调实际操作和知识综合应用,老师在课堂讲授的理论、技能和方法等知识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最终完成,但目前,企业会计学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企业会计学的教学现状,并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的分析。

关键词:自考企业 会计学 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是很重要的岗位,是企业搞好管理的很重要环节;好的会计,不仅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依据和策略,还能为企业打通经营渠道,为领导疏通关系,从而保证领导顺利经营,同时还能够为企业节约税金及费用,防止企业资源的无谓流失。因此,会计人员,不但应当熟练掌握会计法和会计知识,还应当熟练地操作会计实务,进行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学是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财会专业学生走向财会工作的本钱,只有打好结实的基础才能胜任会计工作。但是为了提高自考通过率,企业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基本上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学几乎为空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

二、影响自考企业会计学通过率的因素

1.对于一些先修课程未能学透。在会计教学中的多门课程一般都是顺序进行的,存在一定的连贯性。如果学生先修课程基础不牢,在学习后续课程时往往会力不从心。尤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与自考课程《企业会计学》的学习实间间隔偏大,这往往会造成在学习《企业会计学》时不知所措。此外,在学习《基础会计》时,只求一知半解,求职欲望不够强烈。

2.沉迷网络,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网住了人们,学生们也不例外。在课堂上玩手机者颇多,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效果很差。

3.学生对自考的认识不到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自考,但是参加自考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并未提升,甚至出现很多弃考的现象。这是因为自考生在象牙塔中生活的太安逸,不知道社会的残酷,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考的意义。故而只满足于技能的提升,对于理论知识不屑一顾,如此种种都反映出学生对自考的认识不到位。

4.社会各界对自考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自考毕业生的就业层面。有研究表明,自考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造成自考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大众认可度低、文化偏见。在一些招聘简章中明确标明要求应聘者为统招学历,不是很认可自考学历。这是因为人们认为,自考生是未能走上统招路的学生,这些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三、提升企业会计学自考通过率的策略

1.教师层面:

1.1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考生的生源一般来说较差,学习不主动,上课不专心听讲,管理不到位的话,易出现懒散的状态。在企业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我喜欢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让他们在喜欢上这门课之前,首先喜欢上自己,我认为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模式从“传授”向“引导”转变的重要一环。

1.2提升学生自考的信心。在毕业之际有很多学生不想参加自考,觉得自己底子差,再怎么样努力也不会自考成功。针对这种现象,我一般会和他们一一交流,尽量做到斩草除根。此外,我还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讲透历年考试真题,将每章的重难点与真题对应,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增加其自考必胜的信心。

2.学校层面:

2.1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学校应该建立互动式、案例式、模拟式教学模式,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以现实中的企业作为案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相关业务,增强学生对企业业务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2让学生教育学生。挑选自考成功,并且获得不错工作的学生来校为学弟学妹们加油打气,正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举办此类活动能使学生心中产生艳羡之情,思考自己的大学学习状态是否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向优秀的人看齐。我相信参加活动之后大多数学生会为了能够拥有好的工作,提升自身价值而踊跃加入到自考行列。

3.社会层面:更新用人观念。用人单位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作为用人单位首先要消除对自考生的偏见与岐视。很多企业在招聘雇员时在招聘启示上明确表示只接收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深入调查发现,并不是自考毕业生的能力无法胜任所需的岗位,而是雇主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历文凭无法认可,这就是典型的学历歧视。与性别歧视、地域歧视、户籍歧视和形象歧视有着共同根源和成因的自考毕业生学历歧视同样也是社会偏见的蔓延。学者认为,用人单位对自考生的偏见和歧视实际上是一种非智力壁全。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非智力壁全会给经济行为主体人增加经济成本,降低经济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缺乏活力。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过程中,在岗位进行详细的需求之后,根据求职者的能力大小和能力匹配度来决定是否录用求职者,消除对自考毕业生的学历歧视。

总之,自考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不仅取决于自考生自身的能力和态度,还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密切相关。

四、结语

目前我国自考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但在管理上尚有一些未开拓的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由于社会大众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长期偏见,造成了目前这一群体的心理调整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总体上是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当中形成,也必将在积极的社会互动当中得到改善。对于民办教育工作者而言,认清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在加强具体学生心理疏导的同时增加群体心理的调节,必将有利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邹淑俐。民办高校自考助学学生的群体心理引导--社会互动论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__,(02):68-72.

[2]张文娣,宋景华,程悦。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__,(01):54-57.

[3]钟咏。全日制自考“学历+技能”助学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继续教育,20__,(03):59-60.

[4]何玲。新形势下全日制自考助学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__,(08):147-148.

[5]张志成。高校自考班的困惑与出路[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__,(03):44-45.

[6]刘丹丹。加强自考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__,(12):242-243.

[7]周竞,朱晓春。关于提高自考助学质量有效途径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__,(04):41-45.

14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