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七月半鬼节是哪一天

| 梓炫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七月半鬼节是哪一天,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2023七月半鬼节是哪一天

2023七月半鬼节是哪一天

2023年七月半鬼节时间:8月30日,星期三,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而在佛家的说法里,七月半这天要感恩报答父母的生长养育之恩。因此在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普渡

民间传说人死后会变成鬼魂,游荡于天地之间。中元普渡,就是在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之间,择日以酒肉、水果、糖饼等各种祭品,专门祭拜那些无人供养的孤魂野鬼,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是中国传统仁爱思想的延伸。

祭祖

中元节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祭祖节日。民间传说祖先会在这一天重返人间探望子孙,所以就需要祭祖,但祭祀活动并不限定于某一天,只要在七月底之前完成就行。

祭祖活动各地都有不同的形式,但一般都是上坟祭奠祖先,摆上一些供品,再烧上一些纸钱。

放河灯

放河灯,是华夏民族传统的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人们用木板加上五色纸,制作成各色彩灯,中间点上蜡烛,有的还做一只五彩纸船。到了晚上,将纸船和灯放入河中,让其顺水漂流,小孩们盯着自己家的灯看能漂多远,老人们则念念叨叨,不断地祈祷。

放焰口

放焰口,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法事。焰口,是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口吐火焰。向饿鬼施舍食物,就叫放焰口。我国民间从梁代开始,中元节就开始举办设斋、供僧、放焰口等活动。

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的意义,在于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令人们慎终追远,传扬正确的孝道。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古诗

《中元作》

【唐】李商隐

绛节飘飖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曾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

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西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步,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转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青囊如可授,从此访鸿蒙。


23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