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传统文化清明节心得体会怎么写

| 嘉红

纪念已逝亲人关键在于心意。我们好好学习,工作有良好业绩,家庭跟睦,才是对已逝亲人地比别的都好最好告慰句号。时代变了,扫墓地方法应当更文明句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传统文化清明节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2023传统文化清明节心得体会怎么写

2023传统文化清明节心得体会怎么写【篇1】

今年清明节,老师带领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我知道了清明节也是缅怀革命先烈的日子。那天下着小雨,站在陵园内,望着英雄的墓碑,听着英雄们的事迹,同学们都感动的哭了。这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滋味。

泪眼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群革命战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情景。他们顶着硝烟,冒着冒火在阵地上穿梭。有的战士身负重伤,浑身是血,但还是顽强的战斗着;有的战士为了掩护战友,用自己的身躯挡住敌人的枪口;有的战士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击中而倒下。多少革命战士在战场上失去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看看这些革命先烈,再想想自己生活中的有些行为,真是很惭愧!前几天,还在为妈妈不给我买滑冰鞋而闹情绪;有时候偶尔有一点小感冒,就向奶奶撒娇不想去上学了;有时候老师留的作业多了,就嫌累不想写了。与那些革命烈士们相比,自己真是太不应该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今后,我要以先烈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向上,长大后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2023传统文化清明节心得体会怎么写【篇2】

清明祭祖代代传,青山绿水育英才。

唯有古氏展雄风,锣鼓喧天鞭炮鸣。

彩旗招展人似海,车队长龙把祖拜。

旭兰后裔承祖德,千里迢迢回龙泉。

后裔贤孙情意浓,九泉忠魂笑开颜。

祖宗欢腾舞九洲,千秋万代颂英魂。

2023传统文化清明节心得体会怎么写【篇3】

我们当地农村的乡下清明祭祖,要在清明之前,先将祖茔做新、戴帽。清明祭祖家祭时,上溯祭三辈,十分庄严。

祖辈们生前都是农民,靠一双手一辈子务农,养育后代,勤劳朴实,勤俭持家,传承下来的纯厚民风,一直流传至今。我的家族,始祖是元-至正年间,由日照迁移到现在的祖居地,当年朝代变迁更替,可能也是兵荒马乱之时,祖辈到本地后,落地生根,在当时盐碱地开垦耕种,繁衍后代,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延续,到我父亲这一辈,已经历时十七世。现在,后生已繁衍到第25世这一辈。农民祖祖辈辈现实生活的沿继,传承了本分平实的民风,家乡的祭祖活动,同样十分朴实。没有太多的祭品,只有象样的饭菜供奉,烧一些纸钱贡祖、全家人按男、女、长、幼,倚次磕头参拜,参拜在心诚,祭祀要虔诚。祭拜之后,全家人团聚一起吃一顿团圆饭,这是家祭祖先的内容和过程。简朴而庄严。

我的妹夫,他自家家祭后,也赶来祭我的父母,他只能在我爸爸、妈妈的墓前参拜祭祀,他不可参加我们的家祭过程,甚至也不上桌用餐。我的弟弟说;外人是不作兴在我的家中祭拜,我们的祖先是我们家里人祭,只有祖先的后辈可以在自己家内祭祀参拜。清明祭拜先辈,只能由祖先的子孙们完成。我70岁了,这点“内外有别”的知识,这一次才懂得。‘清、冬大似年’呀,对中国人说来,清明和冬至祭祖是非常不一般的大事情,是一种团结家族、缅怀祖先,传承家风的祭祀文化,是民俗。

我的舅舅已经 八、九十岁了,这次,他从洛阳早早回家过清明,下午2点多钟,他也来到我家,祭祀我的母亲,舅舅应当是舅公了,但是,他的祭祀,也是只能在我妈妈的墓前举行。清明节,在国人的眼里是这么重要和庄严!这是教育后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不管你是官、是民,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人人都要记住自己的根!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崇尚祖先的文明传统,这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生生不息的根本,人人都要永远的传承。这里是中国,我们都是中国人。

2023传统文化清明节心得体会怎么写【篇4】

清明是祭奠亡人的日子,人们往往此时此刻会冷静下来重新审视生命内涵。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财富是金钱还是情感?二者的比重是不是掌握于最佳点?。

不管日复一日如何忙碌奔波,不管地位怎样不同,不管贫富有何悬殊。在清明这天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调正情感的铅锤。人们会放下一切,一家人约个时间,聚在一起去给先人扫墓。在悼念已故亲人中得到生命的启迪。

虽然如今与亲人阴阳两隔。但在所有扫墓人的心中,亲人没有死,只是离开了纷繁喧闹的人世,安静地躺在地下休息。人们带来许多祭品。点心,酒。更有甚者带来模拟别墅、汽车、空调、彩电、冰箱。还有冥美元。冥欧元。人们生活步入现代化后。为地下的亲人没有赶上今天的现代生活而惋惜。子欲孝亲不在的伤感希望能用这种形式去补偿。

到了墓前,扫去灰尘,碑前摆上祭品和鲜花。点上蜡烛。当烧纸钱的时候。扫墓人便喋喋不休的向亡人叙述心中的感慨。仿佛亲人活生生的坐在身边。聆听着家常话。告诉他们一年的好消息和叙述一年的生活艰辛。说着说着,又会想起亲人在世的时候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却不能延续再现,泪水潸然而下。顿悟生命是那么珍贵。生命是那么脆弱。生命不能转回,但是我们还有生命的人,却在不经意中以各种形式浪费生命。活得好累好累的。想起来真的是没有必要。在反思中,人们暂时忘记了功名利禄。忘记了平时的争吵,忘记了之间的隔阂。彼此的心贴的越来越近了。心灵得到了哪怕是片刻的净化和升华。

一年中,亲人相聚人数最多的除了春节,就数清明节了。人们不会放过亲人聚在一起的机会,在亲情复苏的日子,还会在祭奠之后找个餐馆坐一坐。交流思想。增加感情。到分手的时候大家都恋恋不舍。亲情在这里又一次的加浓。同时人们把日常偏重利益和金钱的天平向情感和精神倾斜。

因此,清明节有伤感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在悲喜中人们不断地悟出人生的哲理:生命是那样的短暂,在时间的缝隙中悄然流过。稍纵即逝。然而,生命又是那么鲜活,充满勃勃生机。每个人生命的轨迹长度有所不同,但宽度相同。主宰生命的自己应在这个幅度中注入欢乐和幸福,减少恶性的因子。当然人生是不平坦的,但我们要尽量战胜困难。更不能自找烦恼。善待自己,宽以待人,也就是给自己留下更多的空间。快乐人生是自己创造的。烦恼人生是自己若的。一切不要太找真儿。快乐是一天,烦恼也是一天,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一天呢?

很多烦恼是利益所致。其实利益是没有尽头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为了利益绞尽脑汁,争得头破血流。人心所悖,过了一辈子的烦恼生活,真是得不偿失。还不如清贫一点,简单一些,快乐一生,更有价值。学会总结前人生命的失误,减少重复错误。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充实。更丰满,更有意义。

人是情感动物,不是造钱工具。有钱没情感的人生是不幸的人生。没钱有单有情感的生活也过不下去。在利与情之间把握好人生的尺度。让劳动创造快乐,是我们的宗旨。

清明节是心灵洗礼的日子。人们经过洗礼。生命会充满生机。

2023传统文化清明节心得体会怎么写【篇5】

四月到了,清明节也到了,处处可见人们忙着扫墓祭拜,这清明节对中国而言可是非常重要的呢!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呢?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有一个传说故事: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太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因此与忠臣介之推流亡在国外,介之推一路保护重耳,功不可没。重耳成为国君后,介之推便离开重耳躲进山中,重耳想要让介之推回来,因此放火烧山,想借此逼出介之推,没想到介之推他不肯下山,就被烧死了。后人便在他死去的四月上山祭拜,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祭拜。

清明节有许多习俗上要准备的祭品都有其意义,像吃韭菜(代表长长久久)、吃年糕(代表步步高升)等。另外在祭拜的习俗中有一个最特别的,那就是“挂纸”。大家去扫墓时,一定有看过家中长辈把一张张长方形的五色纸压在墓上,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和汉朝皇帝刘邦有关。在刘邦未当上皇帝之前,他一直在外打仗,因此无法回家乡扫墓,他当上皇帝后,当他要回去扫墓时却找不到父母的墓碑,所以他就把一张纸撕成许多小纸片,撒到空中,想借此找出父母的墓,结果有其中一张落在一座墓碑,不论风怎么吹都吹不走,他朝着墓碑走近一看,果然是他父母的墓,所以之后每年刘邦扫墓时都会压一张纸片在墓碑上,后来,大家效法皇帝,久而久之,这就演变成一种习俗了。不过,现在的意义逐渐演变成为祖先的居住添加新瓦,与之前大大不同。

每年我们全家人当然也有去扫墓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清明节,我们到了墓地之后,才发现没有带扫把,只好拿四周的叶子来扫,打扫的很辛苦;扫好墓要回去时,我还跌到别人的墓上呢!吓了我一大跳,之后我去扫墓时走路都会特别小心。

我觉得对我们中国人意义重大,扫墓则是代表我们对祖先的尊敬。在这天,我们要多说好话,才能把心中的诚意表现出来哟!

126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