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17篇

| 徐球

在乡村教学中,张桂梅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心得怎么写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17篇(最新),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17篇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1)

12年来,在华坪女高毕业的1804位贫困女孩心中,张桂梅就是一支照亮她们前路的蜡烛。

10月17日一早,记者来到华坪中心镇拉毕村村口,穿过一片菜地,跨过一条水沟,顺着墙边的小路,走进女高毕业生李小月(化名)的家。3年前李小月中考时,瘫痪多年的父亲说:“只要能读女子高中,就能上大学,我就放心了!”李小月如愿上女高时,父亲已经去世。“家里没有能力供小月读高中,是女高免收学费、书费、住宿费,张桂梅老师每月还给小月700元生活费,小月才能读完高中。”李小月今年考上了普洱学院,母亲李良翠送她到普洱校门口。瘦削的`李良翠连连感叹:“小月今年考上大学,我正为上大学的学费发愁,张老师又送来了1万元,凑够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张老师很伟大!没有她和女高的帮助,孩子读不了高中,也上不了大学。”

在华坪县医院检验科,有一位做事风风火火的女检验师,她叫高世婷,华坪女子高中第一届毕业生。在检验科值班室里,高世婷对记者连声说:“没有张桂梅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喊她阿妈。”

2008年,家在华坪县兴泉镇兴泉村的高世婷初三快毕业时,父母先后去世,家里只有弟弟和年迈的爷爷。她的中考分数超过了县一中分数线,可没钱交学费。绝望时刻,华坪女高开始招生,张桂梅接纳了她,不仅免学费书费,每月还补助她300元生活费,还把她弟弟接到儿童之家生活。因为心里还充满对父母去世的悲痛,第一次见到张桂梅时,她禁不住全身发抖,张桂梅坐在她身旁,拍拍她的腿亲切地说:“别害怕,好好学习!”此后张桂梅多次找她谈心,让她逐渐走出了悲痛的阴影,当了班长,3年后考上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她在大学的学费、生活费都由张桂梅负责。大学毕业后高世婷回华坪县医院工作,有了幸福的小家,还能赡养爷爷。80多岁的爷爷常在村里自豪地对别人说:“我孙女在县医院上班呢。”

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李欣坪万分感慨地说:“2011年中考结束,我很担心自己像同龄女孩一样,去打工或是嫁人生子。庆幸的是华坪女高发来一份录取通知书,改变了我的一切。正是张桂梅老师和女高其他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一个佩戴鲜红党徽的研究生。”

12年来,丽江市贫困山区许多初中毕业的女孩,都走进了华坪女高的学堂,历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100%,使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其中今年高考创最好成绩,159个考生中70人上了一本。“多数毕业生成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和企管人员,还有边防和海关人员。今年有2个毕业于华坪女高的大学生自愿参军到西藏,现在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我们女高的学生了。”张桂梅很开心。

“张桂梅带动的不仅是华坪女高,还带动了全县所有学校。2008年女高成立以前,全县中考升学率不到50%,2020年就达到了90%以上,近8年来全县高考升学率在丽江市保持第一名。”华坪县教育局党工委书记胥国华说。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2)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张桂梅老师在“”颁授仪式的这段讲话让我热血沸腾,眼眶湿润。

一心执着为学生。“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蕴含着张桂梅老师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女孩辍学在贫困山区较为普遍,为了让更多女孩能返回学校读书,家访成为张桂梅老师生活的`常态,走访1500多户家庭,为的是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她把那些姑娘一个一个往回“捞”,哪怕是她自己掏钱,也一定让她们读书。

朴实纯粹为事业。常有人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桂梅老师总是笑着说:

“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孩子的“妈妈”,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她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中。

张桂梅老师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那坚韧执着、无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同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从张桂梅老师身上汲取到了很多力量,今后,我一定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落实到工作的每一处,脚踏实地工作,用专业的水平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学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3)

在张桂梅看来,贫困山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其中女孩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由此形成了“低素质女孩——低素质母亲——低素质下一代”恶性循环。张桂梅认为,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她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2002年起,她就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招来的是许多人的质疑和辱骂。但张桂梅并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该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很多工人还出来看笑话。”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意、无助至极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08年1月7号,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昐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9号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了个企业家和她对话,争取帮她解决点女子高中的困难。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50至100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筹建学校的日子,张桂梅特别艰难、身心疲惫,但她始终义无反顾,矢志不渝,在省、市、县各级党委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她的办学梦想最终实现了。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建成。9月1日,来自丽江市华坪、永胜、宁蒗等深度贫困县的94名贫困女孩走进了女子高中的校园。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4)

学校是建起来了,但如何留住孩子却成了难题。为留住这些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有些学生的家,路太难走,连车都租不到,只能徒步前行。一个假期甚至两个假期,即便马不停蹄,张桂梅也只能走完一届学生的家。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亲自到每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一次家访,到山下,师傅告诉张桂梅,车上不去了。但学生的家在山顶上,仅有一条不超过半米的山路,路的一边是万丈悬崖。如果走路的话需要6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张桂梅搭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当时坐在车上,我都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入悬崖粉身碎骨。”想起当时的场景,张桂梅至今心有余悸。学生下山来接她,在半山相遇时,张桂梅第一句话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回这儿来啊?你怎么还想老回这儿啊?这地方你怎么回来的啊?”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老师,我不回来,我上哪儿去啊?”张桂梅无言以对。这样的家访已持续11年,覆盖学生1345名,行程近11万公里,哪怕摔断过肋骨、迷过路、发过高烧、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正是这一次次的家访,更加坚定张桂梅将女子高中继续发展下去的信念。她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为没能接受教育,在不到15岁的年纪就结婚生子,然后将缺失文化带来的无知和贫困又一代代传下去。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5)

作为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总是孜孜以求,每件事都亲力亲为。2008年,女子高中建校时只有3个班94名学生,张桂梅孩子们起床上课都比较方便。第二年扩招了5个班,班级数由此增加到8个,日常工作量增加不少。尤其是每天早上打扫学校卫生,逐间宿含喊学生起床,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张桂梅就有了她的小喇叭。每天早上,小喇叭就会准时响起:“姑娘们,起床读书啦。”从起床到出操,再到课间休息,以及晚上睡觉前,小喇叭一直回响在校园里。学生们说,听到小喇叭的声音心里特别踏实,如果张桂梅出差或出去开会了,一天听不到小喇叭声音就觉得像缺少一种什么东西,甚至心里都会有不安的感觉。张桂梅说:“我要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知道,我一直就在学生的身边守护着她们,一直和她们在一起。”

作为教师,张桂梅总是把提高教学质量当做自己的本份。她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基本是降分录取,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差,有的竟连汉语拼音都不会,普通话也说不清,成绩始终提不上去。张桂梅心急如焚,决定从激发内生动力入手,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精神。她坚持补短板与讲新课两手抓,一份工作操两份心,延长了个人备课时间,增加了批改作业量,透支了原本赢弱的身体。每堂课,她都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的开场白,有时朗诵一首美丽的小诗,有时唱支学生爱听的歌谣,有时讲述一个自编的故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这样被调动了起来,慢慢地成绩也上来了。天道勤,张桂梅付出的心血得到了最欣慰的'回报。11年来,女子高中已经毕业1645名学生,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2019年,毕业学生118名,109人上了本科线,9人上了专科线。但与此同时,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意下,肺纤维化、肺气肿等疾病日益严重,医生说她的生命可能不会超过2年了,但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张桂梅总是笑着说:“感谢每天清晨能够醒来,又能看到新的阳光!”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6)

张桂梅同志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弃小而崇大,舍己而为人,对自己的苛刻与对别人的慷慨鲜明强烈,她用爱滋养着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托举起山区孩子“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梦想。

在华坪,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是出了名的。张桂梅吃的特别简单,用的、穿的也极为简朴。有时一个慢头就是她的一餐早饭,一碗面条就是她的午餐和晚餐。她使用的手机,是一部历史悠久的老式诺基亚,这也是她最重要的宝贝之ー。别人问她,为什么不换个智能手机?她说,一来还能用,没有必要花钱,二来手机里存有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她怕换手机后这些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号码会丢失。对她来说,跟学生保持联系,经常听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加加油、鼓鼓劲,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而这些幸福,都与老式诺基亚联在一起。

她穿的衣服,也很老土,多年都是一个样。张桂梅说:“我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一些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我身上套的。”党的召开前夕,华坪县委给张桂梅7000元钱制装费,让她买一套像样的西服,穿着上北京。但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一台电脑,供教师办公,给学生学习。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7)

张桂梅对自己的“抠门”出了名,对别人的慷慨更出名!有一次,一个学生没有钱吃饭,她回到宿舍翻箱倒柜地找钱,把仅有的20元钱都给了那个学生。从此,那个小男孩每周都按时得到张桂梅30元的救助,直到他初中毕业。

还有一天深夜,一个学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他在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生前留下的唯一毛背心送给了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

72岁的二姐病危,离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见的妹妹,担心她经济拮据不能及时赶回,还专门给她寄来500元钱路费,但张桂梅却把姐姐给的路费,为一个生病的学生交了住院费。为此,她留下了对哥哥姐姐的终生遗憾。她每当想起这些“无情”的抉择,每次都难以释怀,泪流满面。

张桂梅这样慷慨的事例不胜枚举。30万元的“兴滇人オ奖”奖金,一次性就捐给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建教学楼;又有3万多元的奖金,张桂梅刚过手就捐给了灾区;昆明市总工会千叮万嘱专门拨给她治病的2万元钱最终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希望能在活着的时候,看着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的身上。截至目前,张桂梅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累计100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山区的孩子们和教育事业,没有给自己留下一分钱。

张桂梅就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她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坚韧执着、锲而不舍,奋力冲破一切困难活着、做着、奉献着,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正如她的自我总结:“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昐,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8)

历史的年轮转动千万年,爱国也慢慢沉淀为一种文化。爱国文化的醇香越来越浓,我不禁陶醉其中。历史的风雨尽管浩瀚汹涌,但是不能冲淡炎黄子孙对英雄们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绵长蜿蜒,但是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他们爱国的光辉形象,崇高的民族精神,气壮山河的言辞,可歌可泣的壮举……令我敬佩不已。

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时的热情。在奥运会举办之时,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就体现在看比赛的行为……爱国就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水土汗青”这句话的崇高信念。还记得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吗?用身体挡住炸药包的董存瑞吗?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他们献出了自己珍贵的生命。也许我们的爱国热情无法在残血如火的战场上表现,但我们可以用知识的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知识的武器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不辜负战士的期望。

千百年来,有许许多多大有成就的中华儿女都是用“祖国在我心中”来鞭策自己;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 刑,但仍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为了国家和人民夜以继日的工作;现代科学家童第周从一个后进生变成轰动西方科学界的中国留学生;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九州生气恃风雷”这光茫四射的中国奥运精神,伟大的创造力,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这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9)

他用__万平方千米的身躯养育着我们十三亿中华儿女。

中国,一个历史古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我敬佩我们这个家,他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挫折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国家之林。

1949年主席曾在北京天安门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感人肺腑的话反映出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想说的话,我们从一个东亚病夫成了令人敬佩的中国人。

在我们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人士,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钱学森出生在上海,他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他曾到美国留学创出了一块好天地,但当他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他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中国,为中国的航天方面创下了壮举。

我们要为了新中国而前进。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10)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上,当1000余名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齐声喊出的青春誓言在天安门广场上响起4遍时,所有人为之震撼。

青少年的表态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喊出了青春该有的模样——勇敢坚毅,不屈不挠,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有新一代的中国青少年在,中国一定行!

百年前,我们的先辈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28岁的李大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吹响了理想的冲锋号,唤醒了无数青年,也唤醒了一个时代;在嘉兴南湖红船上,、李达、陈潭秋、王尽美等有志青年“敢教日月换新天”,敢让山河焕新颜,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第一步。

百年过去,脚下仍是万水千山,前路不免艰辛困苦,但信仰之光照耀华夏,奋笔书下的红色印记永不褪色,以青春之我,做奋斗之我,仍是今日之青年的不变底色。90后全国人大代表闪亮登场,不高蹈、不空谈,关注问题涉及当下社会堵点、民生痛点,担当起重大政治责任;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近半数是90后、00后,他们穿上医护服、披上执勤衣,变身守护千家万户的坚强战士;还有无数的青年人,是常驻大山里的乡村干部,是卫国戍边的战士,是探寻科技边界的研究者,他们坚守在岗位上,不懈奋斗、发光发热,用无数个日夜诠释了“奋斗的青春美”。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上,寄语语今天的青年人。是的,青年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在严峻考验前,在凶险疾病前,在社会期盼中,他们蝶变成长,对社会责任、价值实现有了更深的体会,也更敢于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少年强则国强。庆典现场,他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身后万紫千红,前方阳光灿烂,充满朝气和力量庄严宣誓。他们积极向上、生机勃发的面孔,照亮了青春的中国!这荡气回肠的青春誓言,也宣告着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扛起重任、一往无前,跑好历史的接力棒,他们时刻准备着。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11)

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民族的精神中珍贵的,他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爱国的感情在一切的感情至上,它是一种号令。没有爱国,国家就不存在了,爱国,就意味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八荣八耻中,我们的__有提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为国献身的爱国主义者有抱石投河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张飞,壮烈殉国的邓世昌,开国领袖……

其中,爱过大诗人陆游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也深受感动。忧国忧民的南宋诗人陆游,生在民 族矛 盾的尖锐时代,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一腔爱国热情倾注笔下,几度“铁马冰河入梦来”。他晚年退居他的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报国之心始终不衰。逝世前,还创作了绝笔诗《示儿》,寄托了自己的爱国之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可爱的解放就叔叔,日日夜夜守护在边疆,每时每刻都在保护我们的祖亲的安全。只要祖国的一个地方发生了灾难,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救援受灾的人民。还记得20__年5月12日发生的8.0级汶川大地震吗?许许多多的人都被压在废墟、瓦砾下,解放军叔叔一赶到现场就开始救援,不顾自己的劳累,更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分日夜地救援,一晃就是几百个小时……

老师们的爱国情怀,也让我深受感动,为了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夜以继日的工作,总是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有一首歌唱得好:新长征路上老师立新功,今天深夜啊灯火人在亮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材,高大的身影映在您窗上……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爱国者,如:清洁工为了祖国妈妈美丽,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其状清扫大街,当我们上学时,大人们上班时,大街一是焕然一新,干净,美丽了。还有交通们,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炎夏寒冬,都笔直地站在安全岛上,指挥交通秩序,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和谐、美好。为了表达对祖国的感情,我们大家可趁着祖国__周年的时候,为祖国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当一回小保安、小保洁员,小宣传员,小导游,小记者,回报社会,回报祖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12)

每当我看见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上面点点的星光是那么的耀眼即便是太阳也遮盖不住它们的光辉。在这时,我又不禁想起这欣欣向荣的社会背后,是因为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才能给中国未来看不见光的道路上点燃长明灯,给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黎明的曙光。因为有党,我们才能有和平安宁的生活。

历史的巨轮在时间的长河里滚动向前,中国共产党也在其中做出了许多决策,让中国人民在复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回望历史,党的正确领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35年1月15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不得不召开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遵义会议,会议上纠正了博古、李德等人“左”的错误,确定、周恩来为军事指挥,此次会议后,中央红军迅速行动,终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党的领导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加强团结,齐心有所作为”,也只有在党的带领下,我们才能有绝对的实力捍卫自己的家园。

“弹指一挥间”,党已从血与火的历史烟云中闯出,为人民构建出了一个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中国。在三四十年前,才刚刚流行不可移动电话,还有处于义务阶段的学校收取学费,在当时生活的人们每天还拿着七八块钱的工资……在种种条件的作用下,学生辍学都是在所难免的。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每人都会有一部智能手机,学生上学还可以免除学费,工作者也可以赚出生活费,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谁都无法相信,在过去,美国人均收入为中国的七八十倍,而如今,这一数值已经缩减了百分之九十。在另一方面,有数据显示:中国是全世界安全系数高的国家。国外人对此深表怀疑,这时便有许多位于中国的外籍友人,发表了一系列感想,为让人信服的便是他们自己在夜晚散步的视频,视频中,外国友人不断对外展示自己的安全,这也间接性地表述了他们对中国的热爱与信任。虽然难免有意外的发生,但党都会在第一时刻出面解决。

今年7月1日,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纪念日,我们也将在党的带领下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在去年也曾有人质疑这个目标实现的机率。因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多数国家经济出现停止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的现象,但当中国经济统计结果出来后,便震惊了世界上下,中国经济逆势增长!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值,还是党对人民好的答复!

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一次又一次地将奇迹演绎。“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也会是一个不变的信念与行动。一百年前党的出现带来希望的曙光,一百年后,党让国家民族实现梦想,党旗为岁月增辉,红星为大地闪耀,建党一百华诞,江山分外妖娆。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13)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14)

对于大山里的女孩们来说,华坪女高没有“门槛”。

从建校第一天起,张桂梅便定下规矩:学费、住宿费等全免,只收少量伙食费。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即便基础很差,中考分数没过线,也全部招进来。首届学生几乎全都是“线下”生。

学校生源差,教学条件更是十分简陋。校园没有围墙,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厕所,只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根旗杆,院子里满是杂草。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在另一间教室睡觉,吃饭、上厕所都只能去隔壁学校。

“她心里着急,如果等学校全部建好,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误了。”杨文华说。

学生入学了,张桂梅却犯了愁。“有的学生考试只能考几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张桂梅心想,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

在华坪女高,学生雷打不动每天5点30分起床晨读,晚上12点20分自习结束才上床睡觉,连吃饭时间都被限定在15分钟。

张桂梅有一个小喇叭几乎从不离手。“傻丫头,快点!”在校园里,有学生稍一磨蹭,就会听到她的吼声从小喇叭里传出来。

十几年来,她不仅每天陪学生自习到深夜,还一直住在学生宿舍。“我一刻也不能离开学校,老师、学生我都得盯着。”她说。

20_年夏天,华坪女高首届毕业生一炮打响,高考百分之百上线,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一本。“和学生入学成绩相比,华坪女高创造了一个奇迹。”杨文华说。

20_年,华坪女高完成建设工作,各项设施逐步完善,学校有了食堂、宿舍,还有了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截至目前,学校3个年级共有9个班,在校生达464人。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累计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华坪和周边县的1500多名学生。至今,华坪女高已送走10届毕业生,1804名学生从这里考入大学,学校不仅一本上线率高达40%多,高考成绩综合排名还连续多年位居丽江全市第一。

学校语文老师韦堂云说,学生成绩突飞猛进,但张桂梅的身体状况却一落千丈。她的身上贴满了止痛的膏药,平时连爬楼梯都十分艰难。

今年2月,受疫情影响,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心急火燎的张桂梅直接在教室外搭了一张行军床,每天躺在床上,盯着老师学生上网课。

“我上网课的时候,经常听到她在床上疼得忍不住发出声音,但她从来不说。”韦堂云说。

华坪县融媒体中心记者王秀丽是张桂梅相识多年的闺蜜,也是她为数不多的倾诉对象。

“她全身都是病,骨瘤、血管瘤、肺气肿……以前她经常让别人猜我俩谁更重,可现在她已经从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王秀丽说。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15)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迎来了100周岁生日。北京友谊医院举行了简朴的仪式,为老人庆贺生日。面对鲜花和蛋糕,老人默默许下心愿:“愿人类早日消灭麻风病,愿天下再无麻风病!”

李桓英,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选用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全球推广,让数万名麻风病人重获新生。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球麻风病防治事业,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重大贡献。

“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

李桓英,192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因成绩优异,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推荐担任世卫组织首批官员。任职7年间,她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地区,为遏制传染病蔓延作出艰苦努力,受到世卫组织的好评。

1957年,在李桓英工作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然而,李桓英亲眼看到不少国家由于贫穷而导致疾病流行,深感新中国更需要自己。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正是急缺人才之际。我曾在美国杂志上看到过钱学森的名字,当听到他毅然回国的消息时,内心有了很深的触动。作为中国人,我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把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李桓英回忆说。

当时,李桓英全家已移居美国,父母兄妹都希望她留在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卫组织的邀请,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这一年,她37岁。

从此,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风雨交加,她都无怨无悔;无数次的亲情召唤,都不能改变她报效祖国的决心……

李桓英说:“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在北京出生,不能忘本。”

1978年底,李桓英调入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时任所长钟惠澜院士让李桓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由世卫组织资助出国考察,其中包括访问美国等6个国家的麻风病中心。

1980年,李桓英来到美国,为父母扫墓,并与弟弟妹妹团聚。这一次,她又坚定地拒绝了亲人们的挽留。在详细考察了美国的医疗成果后,李桓英如约返回祖国。

“只要是我认准的事,就决不回头。”李桓英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离开了祖国,我的人生还有何价值?”

李桓英认为,自己一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她说:“我在国外跑了那么多国家,漂来漂去,就像浮萍似的,没有根。你要做事业,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她的赤诚爱国之心。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16)

,年届花甲的浙江杭州中学老师陈立群拒绝百万年薪,远赴1400公里之外的贵州省台江县义务支教。3年来,陈立群将自己的先进教育管理方法倾囊相授,动真碰硬、大胆改革,不仅带领一所“差校”走上正轨,更改变一方教育观念,为台江县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的教育基础。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陈立群的到来,对台江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可谓雪中送炭。其所展现的“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教育情怀与一名共产党员“、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操,难能可贵。

陈立群不孤独。在脱贫攻坚这场伟大的决战中,一大批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帮扶人员,放弃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远赴千里之外,全身心投入西部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他们“把他乡当故乡”,为当地的发展走遍了千山万水,想尽了千方百计,吃尽了千辛万苦,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奉献给贫困地区,为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陈立群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陈立群们”的义举和精神值得全社会认真学习。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汇聚全部力量啃下最后的“硬骨头”,需要一大批像陈立群一样的优秀人才,投身贫困地区,将其聪明才智倾囊相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旁观者,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担当者、建设者。我们要对照陈立群的事迹,随时检视自身行为,坚守好自己的初心,认真履行好职责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2023年《我本是高山》张桂梅电影观后心得(精选篇17)

在数十载科研生涯中,刘永坦带领团队爬坡过坎,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新体制雷达研究,技术成果领跑世界,并成功实现工程应用。耄耋之年,他依旧坚守在科研一线,为推进我国对海探测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发光发热。连日来,他的事迹再一次在黑龙江各界引起广泛热议。

9月26日,由黑龙江省委、省作协、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为你而生——刘永坦传》新书发布会在哈尔滨举行。“希望全省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子向刘永坦院士学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实际行动传承科学家精神。”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贾玉梅表示。“他扎根一线、埋头耕耘的精神,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在科学创新的路上,还有很多‘冷板凳’和‘无人区’等着我们,我们要更加努力。”齐齐哈尔市科学技术局战略规划与创新体系建设处负责人贾海林表示。

在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的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报告团已宣讲50余场,覆盖听众10万余人次,宣讲行程超过8000公里。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说:“他用一生诠释了一名科学家的初心和坚守,始终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奋斗的航标。”

互联网上,越来越多人将目光投向刘永坦这样以身许国的科学家,有网友留言点赞:“刘永坦院士坚定践行科技报国的信念,怀抱对国家的无限赤诚之心,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

268503